• 松果公益研讨会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与人才发展”新模式

    信息发布时间:2024-02-27 05:02:30

    内容:

    随着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素养提升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与空间。如何通过数字技术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拓展教学边界?数字技术又将如何实现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与普及?

      近日,为深入探索数字技术与乡村教育融合、普及机会,阿里巴巴松果公益在京举办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与人才发展”主题研讨会。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促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育高水平数字素养人才等议题,分享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深度观察与宝贵经验。

      据悉,松果公益是由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推出的公益项目,自2019年至今已在全国15个省、130个乡村地区落地,覆盖1300所中小学校,超70万名师生受益。目前,松果公益相关课程总点击量已经超过2000万。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在现场表示,技术赋能乡村教育的发展,有待于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公益机构参与共建,从国家和区域政策制定、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乡村青少年数字化学习水平提升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

      此前,松果公益依托最新的AI技术,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云支教活动,共同开发了《松果数字素养100讲》系列课程,该课程面向乡村青少年推出,覆盖数字化信息基础知识、搜索引擎的使用、人机互动等理论知识,以及内容制作和信息获取、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等内容。

      乡村数字教育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应秉持怎样的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卜卫认为,实现乡村数字教育发展,应“自下而上”地发展具有“社会包容性”的数字素养教育。自下而上,即与乡村数字素养教育实践者和乡村青少年因地制宜,一起寻找和发现当地数字素养教育的生长点。社会包容性教育,涉及技术包容性和社会心理包容性两大领域,社会包容性教育应以人为中心,根据特定人群的需求来发展数字素养研究和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卜卫在现场分享

      针对目前乡村教育中存在的城乡数字鸿沟拉大、数字基础设施“重建轻用”等问题,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在现场给出了解法。一方面,应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保障乡村教育资金需求,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网络硬件设计设施和数字化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培训范围和力度,尤其注重农村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水平;与此同时,应以教育大资源观拉平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松果公益云支教数字素养课程等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

      对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助力乡村数字素养提升,是一个认知、技术、思考能力提升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针对乡村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分层,制定符合其自身情况与特点的帮扶与教学计划。

      根据松果公益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我国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仅半数乡村教师对“数字素养”的概念有所了解,且了解程度非常有限。超八成的乡村教师认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公益机构提供的在线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少数字素养教学资源的问题,降低了资源搜索和使用的障碍。

      为助力乡村青少年群体及乡村教师群体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进一步提升,松果公益目前面向全国乡村学生与教师,长期开展松果公益数字素养训练营项目。围绕乡村青少年人群,设计数字绘画、AI制图和视频生产数字功能体验训练营;面向乡村教师人群,组织专家围绕“数字技术提升教学和办公效率”为主题培训授课,捐献夸克产品会员、组织游学交流及专项研讨会等活动,增进城市与乡村师生交流互动。